武平好人之城绽放异彩
2022/9/30 来源:不详京东运营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3282.html
一个好人,感动一座城市;一座“好人之城”,温暖每一个人。这是武平积极传递的正能量,打造“好人之城”,日益成为武平县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载体。
身边“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日前,在武平梁野山景区,三位青年奋不顾身紧急救援一名从瀑布上游滚落下来掉落水潭的三岁儿童,受到广大市民赞颂。
当天上午11点多,正在和家人、朋友一道在观景台边游玩的武平县中赤镇中赤村村民童辉、童燕平等人听到周边游客的惊叫声,就赶紧跑过去。情急之下,两人顾不上脱掉身上的衣服,奋不顾身跳入水中救人。由于施救及时,小孩除头部有伤口流血,并无生命危险,医院救治。
在武平县,类似这样的“好人”不胜枚举,他们以实际行动助人为乐、奉献爱心、践行孝道、传播文明,成为一段段佳话。
郑彩坤是中堡镇岭头村人,30多年来,他用自己的血汗钱设立了“家庭慈善基金”和“奖教助学基金”。先后帮助多位贫困学生,多户贫困家庭,累计捐资近万元,被广大人民群众誉为“最淳朴、最平凡的慈善家”。
平川街道城南村民钟富荣是一位从事园林緑化的农民工,把落入深水湖里的两位学生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用臂膀和双手,托举起两个鲜活的生命。
被病痛折磨多年万安镇小密村村民王美兰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经治疗身体得到康复,她经常对别人说:“我是在他人帮助下身体得到康复的,我要回报社会,帮助别人……”她说到做到,经常出钱出力帮助疾病患者,有时还亲自送贫困患者到福州治疗,先后帮助了40多名病患。
像这样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草根群众或群体,他们默默付出,不计回报,甚至不留姓名,持续点亮武平“好人之城”这块“金字招牌”。
客家淳朴民风孕育“好人”基因
武平是纯客家县份,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客家人不仅保留着中原古语,也保存着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中华传统文化的真善美,像空气和水一样滋养着客家族群。
武平“好人”多,源于客家人拥有慷慨好客、古道热肠的优良品质与追求正义、不畏牺牲、吃苦耐劳的优秀传统,也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多年来的引导培育,是人文、历史、社会环境共同孕育的结果,是武平全县上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常抓不懈的工作成效。
制度保障彰显“好人”地位
发动全县共建“好人之城”,不是“喊喊口号”就完事,武平县先后出台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奖励办法》、《武平县帮扶和礼遇道德模范的实施办法》等,以制度为保障,采取政治上关心、精神上支持、物质上帮助等多种形式,在就业、资金补助、银行贷款等方面切实帮助好人们解决实际困难,切实为“好人”办实事、解难事、撑腰杆。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让“好人”生长的土壤更肥沃,彰显模范好人崇高的社会地位,在精神上礼遇他们;对有参政议政能力的好人,推荐其参选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百姓谋更多福利;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关爱“好人”,争当“好人后援队”的铁杆队员。近年来,该县各级文明单位以不同方式关爱和帮扶模范好人,如给他们送上体检卡、保险卡和公交卡等。
持续推进打造“好人之城”
在文明创建过程中,武平县持之以恒推进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内容的“四城同创”,以此为载体,打造闽粤赣省际宜居宜业宜旅的生态文明城市,把“四城同创”作为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抓手,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年来,武平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为契机,深入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并大力宣传,在全县营造“学好人、做好人”的良好氛围,用身边的典型教育人、感召人、引导人,促进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年以来,武平县先后有2人入选“中国好人”,1人入选“福建好人”,1人被授予“第六届福建省诚实守信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有27位生活较困难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获得各级领导慰问,每年组织道德模范深入基层开展巡回演讲,弘扬向上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持续打造“好人”之城,而“好人之城”也正释放出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正能量,给武平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