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武平山村走来的水博士,厦门首富蓝
2022/12/21 来源:不详北京什么医院湿疹好 http://m.39.net/pf/a_8814564.html
即便您没有听过他的公司“三达膜”,却不妨碍三达膜老板、“水博士”蓝伟光闷声发大财,曾是厦门首富的他,还是厦门大学最赚钱的教授。
近来,万众瞩目的科创板正式开版,更吸引了众多的申报企业,主板IPO被否的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转战科创板会如愿以偿吗?
一旦冲刺成功,三达膜将成为“全球净水膜材料第一股”
三达膜公司旗下的三达科技园
不久前,上交所披露了一家科创板受理企业“三达膜”(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三达膜拟募资14亿元,一旦冲刺成功,三达膜有望成为“全球净水膜材料第一股”。
三达膜,创办于年,是国内知名的以膜技术应用为核心的工业分离纯化和膜法水处理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水务投资运营商,膜技术与应用和水务投资是该公司运营的两大业务板块。其中,在水务投资运营领域,三达膜通过BOT、TOT和委托运营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多个地区投资和运营市政污水处理厂。
当然,一旦顺利挂牌,荣誉也将同属于厦门大学,因为三达膜的故事,是厦大人的创业史。三达膜创始人、董事长蓝伟光,被誉为“纳滤之父”,是厦门大学水科技与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厦门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招股书还显示,三达膜实际控制人为蓝伟光夫妇,其通过新加坡三达膜持有三达膜57.81%股权。蓝伟光与妻子陈霓于年加入新加坡国籍,年,三达膜以“中国第一家赴新加坡主板上市的民营企业”身份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上市,一度问鼎年的厦门首富,且位列中国福布斯富豪榜第75名。
年,蓝伟光以“海归学者”身份,创办三达膜(厦门)公司。目前,蓝伟光为新加坡新达科技集团董事局主席,其妻子陈霓担任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蓝伟光(中)、陈霓(左)夫妇
年,来自闽西龙岩武平小山村的学子蓝伟光,被厦门大学化学系录取,以母校厦门大学为起点,蓝伟光后又奔赴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上世纪90年代他重回母校任教,并说服厦大领导成立厦门大学膜技术应用与推广中心。
年,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的蓝伟光,为了将科技成果转化,将专业与商业对接,在厦门火炬高新区创办了第一家“海归”留学生企业——三达膜科技公司。
当时,三达膜率先将国外先进的膜设备引入国内,并开发与之相配套的膜应用工艺,日后,膜技术在中国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得以推广。换句话说,三达膜是该行业的“拓荒牛”,也是先行者。其中,在水处理领域,膜技术得到了最大的应用。年,厦门大学正式批准成立水科技与政策研究中心。
正因如此,三达膜创始人蓝伟光,被誉为“纳滤之父”、“水博士”、“中国生物膜技术教父”、“技术成就膜王”、“水资源膜法师”等名号。
在厦大举办的未来十年饮用水净化的科技与政策探讨暨纳滤净水高端论坛,左上角为蓝伟光
为进入资本市场,蓝伟光在国内IPO主板谋求上市可谓“一波多折”。三达膜在新加坡上市,首战告捷后,却遭遇诸多不顺,连连挫败。
年,私募基金鼎晖投资相中三达膜的内在潜力,劝说蓝伟光的三达膜从新加坡退市,期望回归A股市场。这也不奇怪,几年前,分众传媒、巨人游戏、等“中概股”曾掀起一波波回归大潮。年,三达膜首次谋求在A股主板IPO上市,但以惜败收局。
蓝伟光“折翼”A股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上述提及的三达膜水务投资运营领域方面。其在投资和运营市政污水处理厂上,采用BOT、TOT和委托运营方式;而当年号称“史上最严发审委”否决的理由是无形资产过多、应收账款过大等。当然了,三达膜方面后来也申辩称,无形资产是公司投资的污水处理厂的会计处理方式,符合国际惯例;像四平污水处理厂,已卖给了政府,款也收了。
时隔一年多,三达膜再次向上市冲击,不过,这次瞄准的是上交所的科创板。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披露的招股说明书上,三达膜的注册地却不是它的大本营厦门,而是变更为红色“圣地”延安。创始人蓝伟光在受访中表示:“为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环保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实际贡献,这就是我所追求的人生价值。”
“中国膜术师”蓝伟光的传奇故事
三达膜创始人蓝伟光(右)
蓝伟光博士,被誉为“中国生物膜技术教父”和水资源“膜”法师、“中国膜术师”,对于水资源,多年来他一直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世界其实不缺水,缺的是良好的水利用方式与水循环意识。”
目前,蓝伟光创立的新加坡新达科技集团,在全球拥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20多家,是世界三大膜科技公司之一;旗下主要有三家公司,分别为新加坡新达科技国际集团、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一大会老,二代当地,目前蓝伟光也在积极谋划儿子蓝祎虹的接班传承大计。
蓝祎虹,现为厦门市思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厦门市思援环保科技董事长蓝祎虹(右)与厦大原校长朱崇实
蓝伟光的长子蓝祎虹,从小在新加坡生活,留学美国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华尔街投行工作。年,他与“清泉计划”的大学社团走访了湖北、云南和贵州等地,当地的饮水状况让他看后很不安,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后来,蓝祎虹想创办一个“社会公司”,想通过义卖父亲公司的净水技术和设备,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并创办了“思援环保”。也因为这样,蓝祎虹放弃了北京的PE工作,还回绝了沃顿商学院的录取通知,独自一人来到上海。
蓝伟光日后谈及儿子所从事的事业说:“思援做了一年多,在很多事情上我们依然有分歧,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父子间的感情,因为我们都在做一件事情——为共同的净水梦努力。”事实上,老蓝曾对小蓝很不理解,他问儿子,你又不肯读书,也不到我的公司来做事,到底要干什么?蓝祎虹日后也说,当时父亲蓝伟光主要担心他不切实际,好高骛远。
蓝祎虹选择在外面创业,父子二人曾大吵了无数回。不过,努力终有回报,年,思援在中国公益节上获得年度公益传播奖。作为未来接棒人,蓝祎虹说他更多考虑的是市场需求与企业模式的探索,而他的父亲则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