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龙岩城山水格局的认识
2022/6/4 来源:不详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有句诗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为典型的山地城市,龙岩城有着独特的山水环境。当我们平时行走在龙岩城时,借助河流、城市道路等线性空间可以看到城中、城边不少的山体,比如下面这几张照片:
当我们登上城市中的景观山体或者高层建筑时,会有俯瞰城市、远眺环城山的视野,比如下面这几张照片:
一开始,我的初衷是想分析一下龙岩主城区风道规划的前期内容,但是查阅了相关书籍和资料之后,发现风道规划其中一个前置因素很重要,那就是城市的山水格局。城市山水格局起到把城外自然生态要素引入城市内部的作用,它既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骨架,也是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城市山水格局既能丰富城市空间,也能提升城市品质。
由此,我想到了六年前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空闲时间比较多,结合当时在做的主城区绿道网规划,我画了两张图,一张是主城区的山水格局图,另一张是主城区的整体空间发展格局图。
现在看来这两张图中有不少错误的表述,当时我对龙岩主城区山水格局和空间发展的大致理解是,主城区四周均为生态安全屏障,四条河流汇聚后向东北方向流去,整体城市空间和道路系统都受到地形条件的约束。
六年后,再次看到这两张图的时候,我总觉得当时的思考不够系统、范畴太狭隘,毕竟山水格局不是环城一重山就理得清楚的。
传统上,理想的城市山水格局是“祖山—少祖山—主山—座山—城市—案山—朝山”形成一条明显的轴线,城市左右两侧还有辅、臂和外护,一条河绕城而过,具体见下面这张我自绘的示意图:
(1)宏观层面分析
那龙岩的山水格局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为了解开这个疑惑,也为了验证上次分析龙岩旧城区时提出的轴线是否正确,我想重新审视一下龙岩的山水格局。本想着从福建省的层面去分析,但是想想好像还不够,于是我结合以前学的地理知识,自绘了一张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如下:
上图大致呈现了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ps:以前不懂昆仑山被称为“中国第一神山”的原因,现在看来它真不愧是“万山之祖”),在福建省和江西省的交界处主要是武夷山脉。在福建省域层面进行细化,我们可以看到西部的武夷山脉和中部的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山脉组成了福建省的两条主要山脉。
(2)中观层面分析
龙岩市境内由武夷山脉南段、玳瑁山、博平岭组成三条生态安全屏障,夹着西部(包括长汀、武平、连城西部、上杭西部、永定西部)和东部(漳平、龙岩、连城县东部、上杭东北部、永定县东部和南部)两个一级地貌区。两个一级地貌区内各有生态安全屏障次一级的山脉,分别是松毛岭和采眉岭。
(3)微观层面分析
①龙岩城的山
经过上面两个层面的分析,龙岩主城区东侧主要为博平岭、西侧为采眉岭。刚开始时,我研究的山水格局范围只比主城区单元控规的范围大一点点,这个范围内最高峰是黄连盂(海拔米)。黄连盂在龙岩旧城的西北侧,我想了好久也没有看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甚至一度怀疑之前画的龙岩旧城区轴线是不是错了。
我对着《龙岩州城池图》思考了半天后打开谷歌地图,把视野范围往南北方向再延伸20公里,终于理解了龙岩旧城区传统城市轴线的来龙去脉,古人诚不欺我,只是自己的视野太小了。我认为,龙岩旧城的主山是尖峰山、座山是鸡禽山、案山是莲花山、朝山是奇迈山或寨毛岽。这个时候我也终于理解,当年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尤溪三奎头的轴线为什么是这么画的。
结合地形数据,进一步细化主城区内外的山体,我对龙岩城周边山体的理解是,主城区东西两侧的环城山组成了生态安全屏障,主城区中的山体脉络组成了三条山体生态通廊。
生态安全屏障:东侧的生态安全屏障(博平岭)由苦竹山-东宝山-板头岭-观音坐莲等山体组成、西侧的生态安全屏障(采眉岭)由尖峰顶-笔尖山-紫金山-石雁岩等山体组成。
山体生态通廊:东侧的通廊由尖峰山-天宫山(轴线上的山,肯定是灵验的)-天瓦岽-鸡禽山-北山-登高山-莲花山-奇迈山-寨毛岽等山体组成、中部的通廊由九候山-石寨盂山-马山-赤坑山-谢洋山-西湖岩山-大锦山-黄邦山-东和山等山体组成、西侧的通廊由黄连盂-内崆-陈山-乾坤荇山-西岐山-尖峰-浮山-顶峰山等山体组成。
说个题外话,我把龙岩古八景落到图上后发现个巧合,就是古八景中外围的四个分别位于主城区的东南西北。东侧是东宝春云、南侧是奇迈岚光、西侧是紫金晴雪、北侧是九候叠嶂。
②龙岩城的水
众所周知,龙岩城内有五条主要的溪流,分别是小溪河、东肖溪、红坊溪、龙门溪和蒋武溪,它们分别汇聚后向东北方向流去,我把视点位置移到龙岩城东北侧,五条河流的流向和汇水面清晰可见,这个方向上五条河流汇聚就像人的左手一样。
③山+水
环城山——城市绿地系统的基底、对山边建筑的高度指引
城中山——景观视线的基底,对山边建筑的高度指引
溪流——树状纹理,多溪合一
山水基底——山水城和谐共生
视线分析
通过以上论述我有两个希望,一是理清龙岩主城区的山水格局,使其服务于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和城市绿地系统的构建;二是改善龙岩的城市空间,特别是建筑高度控制方面。有很多不成熟的想法不便阐述,期待下一个六年有更多的收获!
欢迎有关部门和各界人士到龙岩市城乡规划设计院一起探讨龙岩城的山水格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