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英模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2023/3/4 来源:不详省公安厅开展“全面从严治警锻造公安铁军”主题公安英模系列访谈活动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1月4日讯为深入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弘扬公安英模精神,充分展现队伍教育整顿给我省公安工作带来的新成效新气象,省公安厅联合人民网福建频道推出“全面从严治警锻造公安铁军”主题系列访谈活动。9月9日,本报第期公安法治专刊选登了部分访谈内容,本期公安法治专刊再次带您走进直播间,了解更多访谈内容。
访谈嘉宾:三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情报信息研判行动大队副大队长肖佳钦
主持人:近几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花样不断翻新,让人防不胜防。您作为三明“e体+”智慧赋能中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组的负责人,给我们介绍一下在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方面,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效?
肖佳钦:一是深化打击治理。针对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发多发的严峻态势,我们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格局。今年上半年,三明市电信网络诈骗类警情数比降17.15%,降幅位居全省第一;累计预警劝阻21万余人,成功见面预警余起,冻结止付账户余个,冻结止付金额万余元。二是深入推进“断卡”行动。持续开展“断卡”行动,采取上追下查、惩戒封停措施,坚决把各个环节打深打透;与市场监督管理局、人民银行建立通报核查制度,用好公安提示函,倒逼行业主管部门履行职责堵塞漏洞。今年上半年,三明市共抓获“断卡”行动违法犯罪人员人,共封停涉案手机号码个。三是创新建立“数字反诈”新模式。建立以智慧赋能和技术反制为支撑的“数字反诈”新机制,成立三明“e体+”网络生态治理联合实验室、三明“e体+”智慧赋能中心、三明市网络生态治理服务中心,实行精准打击与精准宣防同步发力。
主持人: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有没有利用三明“e体+”智慧赋能中心,及时帮助群众预警、止付的事例,给我们分享一下?
肖佳钦:今年7月24日11时25分,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发现一名受害者与诈骗分子电话沟通将近一个小时。民警通过号码阻断的方式,持续拨打受害人电话,直到成功与受害者联系上,并及时劝阻。起初,受害者并不知道自己正遭遇诈骗,已经按照诈骗分子的引导添加了“云视讯”APP。在民警成功联系并劝阻后,才恍然大悟并及时卸载,停止了后续操作,成功止损元。7月份,我们反诈骗中心成功劝阻了88起冒充电商客服退款诈骗案例,止损金额约23.8万元。
警方提醒,凡是自称客服主动联系提出网购退款的,都是诈骗。正规网络商家退货、退款不需要事前支付费用,退款或理赔会直接返还付款账户,切勿点击他人提供的网址链接,更不能轻易填写个人信息、提供任何银行账户信息。如果发现可疑情况,请立即拨打报警。
访谈嘉宾:南平市公安局太平派出所所长朱华弟
主持人:工作的努力、组织的培养以及家庭的支持,让您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您认为在农村派出所,最重要的是做好哪些工作?
朱华弟: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密切的警民关系,让百姓认可、信任和支持。有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很多工作上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记得年7月的一天,那时我在大横派出所工作,在入村走访时了解到,辖区的一户家庭十分困难,小姑娘患先天性脑瘫,长期卧床,她的奶奶患有精神疾病。当天,我就向大横镇民政办提出申请,为她争取到残联捐赠的轮椅,又帮助她们家申请办理农村低保。后来逢年过节,只要我有空,都会到她家里看望。直到现在,我和她们家还有联系,有着像亲人一样的感情。
主持人:您到太平派出所工作也两年多了,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您又是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的呢?
朱华弟:年4月,组织安排我到太平派出所工作。太平镇是库区乡镇,治安状况比较复杂,矛盾纠纷多。针对辖区特点,我从群众最关切的问题着手,帮助辖区长期无户口老人、因无户口无法上学的适龄儿童,解决申报户口问题,尽心尽力为群众解难事,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年4月,辖区杨厝村村民杨某武到我们派出所反映,年1月17日,他的哥哥杨某耀因涉嫌非法生产制毒物品被公安机关网上追逃,与家人失去联系。他的父母看到我们民警不辞辛劳,为多年无户口的老人解决了户口问题,觉得我们民警是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于是,就让杨某武到所里,表示愿意配合公安机关劝他的哥哥早日投案自首。年8月12日,在民警和家人的劝说下,杨某耀主动从外省到太平派出所投案自首。
访谈嘉宾:武平县公安局平川派出所所长吴玉文
主持人:听说我们派出所有一个“梁野先锋”党员工作室,还创办了“吴”所不谈微讲堂,在今年开展的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中,你们是如何发挥“吴”所不谈微讲堂的作用,提升队伍的战斗力?
吴玉文: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党建带队建,把党建引领作为派出所工作“主心骨”,强化忠诚教育。年12月,我们党支部成立“梁野先锋”党员工作室,创办了“吴”所不谈微讲堂,通过所领导在微讲堂上党课、讲党史、讲业务,全体民警、辅警上台交流心得、经验等形式,开展政治、业务学习交流,做实做强民警、辅警身边的“堡垒文化”,有效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主持人:作为从警29年的老民警,听说您破得了案件、管得了社区、做得了直播,不断解锁自身技能,尤其是通过直播开展的“诈骗不可取,反诈有老吴”反诈宣传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吴玉文: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的问题,我在“吴”所不谈微讲堂,开展反诈直播活动,以案释法,揭露不法分子的诈骗方法,教授群众辨别电信网络诈骗伎俩,以及遇到诈骗后要及时报警等常识。截至目前,共举办了17场次,这种新颖的形式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社会效果良好。
主持人:听辖区群众常说:“信老吴,准没错。”这是对您很高的一个肯定。那么除了直播宣传反诈骗之外,我们还有其他形式来构建全民反诈新格局吗?
吴玉文:为了构建全民反诈的新格局,我们还把“吴”所不谈微讲堂搬进辖区各个社区、单位、学校,全方位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共举办了反诈宣传30余场次,群众反诈防骗意识有效提升,辖区诈骗案件发案率持续下降。同时,我们还通过这个平台,广泛搜集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专门记录问题,并带回所里及时进行整改。
访谈嘉宾:寿宁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直属女子骑行中队中队长徐晓宇
主持人:在寿宁县,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就是您所在的寿宁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直属女子骑行中队,这个中队全部都是女警。那么,当初是因为什么而组建的呢?
徐晓宇:年,随着寿宁县东部新区的不断扩建,路面的车辆不断增多,给县城交通秩序维护带来极大的挑战。为此,寿宁公安在各个重要路段设立了红绿灯,但寿宁很多老年人不知道红绿灯是什么,学生过马路也闯红灯,路面交通秩序差。为全面整治这些乱象,助力创建文明县城,寿宁公安于年5月7日成立了女子骑行中队,主要承担城区交通秩序维护、违法行为劝导、交通安全宣传、交通安全保卫、交通事故前期处置等职能任务。成立不到两个月,城区居民就切身感受到交通环境好了,高峰岗、护学岗、街巷中,不管刮风下雨,都有我们的身影,一下子就加深了成立之初老百姓对我们的印象。两年来,我们中队快速成长,获得了“福建省三八红旗集体”“全警实战大练兵省级标兵集体”等荣誉,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杂志、人民公安报等主流媒体报道余次,被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矩阵转发、评论、点赞数千万次,赢得辖区群众的高度评价。
主持人:寿宁公安女子骑行中队作为一支女骑警队,在队伍建设上面,是否和其他队伍有着不同呢?
徐晓宇:建队以来,中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承“用心工作、用情服务、用行表率”工作理念,慢慢探索形成了“四善”“四柔”“四畅”这三个“四”的做法。四善指的是“善实、善柔、善战、善创”的队训精神,简单说来善实就是对党忠诚、善柔意味着润物无声、善战是敢拼会赢、善创则是创新创业。“四柔”是我们在队伍建设中紧盯群众诉求,紧扣交通管理堵点,积极引入“柔性社会管理”理念,形成了“柔性管理、柔性执法、柔性劝导、柔性服务”的“四柔”工作法,努力做到6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3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最终实现“道路交通顺畅、民意诉求通畅、交通安全晓畅、人人心情舒畅”的“四畅”目标。上面所说的这些都是我们警队精神的核心内容。我们还有自己的入职宣言和队歌,每逢新队员入队、成立周年、忠诚教育,都会重温入职宣言;每天出勤前,我们会合唱队歌《铿锵轻骑兵》,振奋士气。
访谈嘉宾:平潭综合实验区公安局行政审批支队支队长林莹芳
主持人:行政审批支队在全省公安机关可以说是首创,是为了“全岛通办、一窗办好”行政审批改革而组建的。请您介绍下“全岛通办、一窗办好”行政审批改革的具体内容吧。
林莹芳:“全岛通办、一窗办好”,是平潭公安于年5月推出的便民服务改革举措。“全岛通办”指的是对平潭岛内所有户籍业务实行“通办”,群众办事不受地域限制,到任何一个公安窗口都可以办理;同时,也对交警、户籍、出入境等公安业务实行“通办”,群众办事不受专业窗口限制,到任何一个公安综合窗口都可以无差别地办理。“一窗办好”指的是把交警、户籍、出入境等业务事项,都集成到一个公安窗口,授予同一个窗口民警多个业务办理权限,群众办事不受专业警种限制,找任何一个窗口民警都可以无差别申办多项公安业务,实现“一窗受理,一警办好”。同时,我们推行“离岛免跑”,借助移动警务技术,在交通不便的小岛乡镇,为群众提供户籍业务“免跑”服务,实现了“群众不跑腿、办事不离岛”。
主持人:群众需求是我们推行改革的源动力,“全岛通办、一窗办好”改革举措让群众感受到了“跑一处、进一窗、找一人”的便捷。那么,在最近“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特别有感触的事可以和我们分享吗?
林莹芳:有一件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今年2月底,我们窗口接到一群众诉求,他母亲的实际出生年份是“年”,20多年前申报户籍事项时被错误填写成“年”,本想年龄这么大,没什么影响,也不折腾了。但老人很较真,一定要圆了还原真实年龄的夙愿,却苦于无法提供有效的证明材料。鉴于老人已84岁高龄,我们不敢耽搁,立即着手开展工作。因年代久远,原始户籍档案及系统历史轨迹均无迹可查。我们没有气馁,多管齐下开展核查。根据诉求人提供的20多年前的银行开户信息,商请银行调取当年原始资料;指派业务骨干加班加点,翻找库存历史旧档案;联合户籍地派出所社区民警,走访村居实地核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多方不懈努力,终于找到老人“年”出生的相关依据,顺利为她办理了出生日期更正。得知更正了沿用20多年的错误年龄,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握住我们的手说:“感谢公安、感谢你们,解决了纠结我几十年的心病。”看到老人开心得像个孩子,我们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为一名耄耋老人圆了多年夙愿,解决了困扰她几十年的难心事,我们也感受到了满满成就感。(本版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