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这些村了不得,最早的建村年代超过一千
2023/9/23 来源:不详据史料记载,从唐代开始,闽西就开始建立村落,其开基历史超过年;宋元之际,闽西村落大规模形成,其开基历史在—年之间。随着人口增加,有些村落在明朝中期才开始建立,其开基历史在—年之间。在闽西开发历史上,从江西等周边地区迁入汀州府属的村落,最后成为客家村落;从闽南沿九龙江迁入龙岩直隶州属的村落,最后形成龙岩闽南村落。两股人群为闽西古村落的崛起胼手胝足,拓土开疆,建设家园,并以村落为载体,实现经济、文化交流,互相有无,和睦共处,共同坚守、传承生生不息的中国传统文化。
1、村落开基年以上有:长汀县三洲镇三洲村、永定区湖雷镇部分村落的开基历史均超千年。其实,在闽西大地,尤其是长汀、连城开基历史上千年的村落仍有不少。
长汀县濯田镇同睦村的开发在年以上。开基祖为钟理政。“村里有入汀始祖理政公祠。史载,唐末昭宗年间,刺史钟全慕之孙钟理政继任汀州刺史,官拜金紫光禄大夫,卸任后为避战乱带领家眷隐居于此,创业开基,繁衍生息,与当地陈、黄等姓先民同居和睦,共谋发展。同睦村因此而得名。钟理政,又名钟翱,南唐上柱国,卒后,受朝廷赠封尚书令,并安葬于村内丁坑窝。此后钟氏日渐兴盛,子孙陆续外迁,分布各地,古时有“九子流九州,满子留汀州”之说。
2.村落开基年以上
连城县曲溪乡罗胜村的开基历史有年以上。开基祖为吴十五郎公。“时值五代宋初,吴宥公由赣入闽隐居宁化石壁。宋金战乱,吴宥公裔孙三郎公携五子源公,沿九龙溪徙居清流县铁石水南塘。
南宋建炎元年(年),宋室南渡、吴十五郎公随父五公(源公)从清流铁石迁居连城姑田上堡牛栏桥一带居住。不几年,五公去世、十五郎公再迁居曲溪同关;绍兴年间(年)来到罗胜村开基创业。吴十五郎公为何放弃同关寺一带的居住地域?据传、十五郎公当年常常夜里做梦,梦见有一神人指点,“此乃仙家胜境,非尔所居,可朔流而上,至锣声响处即汝家也。”十五郎公如梦初醒,一日,便来到今日罗胜之罗云寨,但见四野古木参天,修竹连绵,隐约似有锣声悦耳、心中大喜、从此便在这里安居乐业,并命新居地为“吴山”,岁月更迭,约定俗成的“锣声地”,成为人们熟知的“罗胜地”。
3.村落开基年以上
连城县朋口镇文坊村的开基历史有多年。开基祖为项一斋。据村落项氏族谱记载,“文坊项姓始祖念一郎,号一斋,宋室南渡之后,项氏徙居浙江。南宋嘉熙年间(—年),时任嘉兴县令的项一斋随文天祥起兵抗元至汀州。宋景炎二年(年)春,因汀州被元兵所破,项一斋携带亲属随军移至连城河源里,将幼子四六郎托孤温坊,由温姓善士抚养,项一斋则率亲属随文天祥部转移至漳州、广东,俱殁于王事而不返。四六郎成为如今文坊村项姓一世祖,此后项氏子孙日益繁盛,反客为主;而温姓子孙则迁至龙岩竹贯。如今文坊村项姓人口共多人,全为一脉裔孙。”
长汀县濯田镇水头村开基历史有年以上,主要为赖姓。“水头村大约开基于北宋末年,鼎盛于明清,是汀州府知名的富庶村落、大量种植油茶,据说历史上所产茶籽油能影响州府的米价,可见该村的油茶产量何等惊人。”
4.村落开基年以上
长汀县馆前镇坪埔村开基历史在年以上。以杨、沈姓为主。“早在元天历三年(年)杨氏由连城南坑迁居于此,沈氏于明朝洪武初年从江西泰和县白果树下迁徒汀州府东城门外归阳里,后发展至馆前九曲源、伍家坑等地。坪埔早年以杨、沈姓为主、随后又有江、雷、蓝(畲族)、罗和任等姓先后迁入。
长汀县红山乡苏竹村,又名苦竹山、建于元代中期。元末前,开居世祖千十三郎(也叫三世公)在此定居。村中现存有建于元代的十三郎祠堂和建于明代的炕头祠堂。”
连城县庙前镇芷溪村开基历史在年以上。“据当地族谱记载,南宋末年,芷溪村就有姓氏居住。元朝中期,邱氏先祖从上杭迁居到芷溪邱坑牛角屋开基,而华姓则在明初迁到芷溪,杨、黄两姓的先祖也在明朝初年迁移到芷溪开基。到清朝乾隆年间,当地就有,邱三千,华八百,姓黄姓杨各一百的说法。
武平县湘店湘湖村基历史在年以上。村落基本上是刘姓。湘湖村刘氏开基祖二夫公,为避元乱,“从长汀成下里刘屋坑迁来定居。”长汀成下里,即为长汀县濯田镇刘屋坑。可见,武平湘湖刘氏与长汀濯田刘屋坑刘氏是一脉宗亲关系,所不同的是两者开基年代不同。濯田镇刘屋坑,又名刘坑村,“据族谱记载,一世祖刘通海(海通公)南宋末年从江西迁移到这里开基,现已繁衍29代。海通公为宋臣,因耻食元粟,从江西瑞金迁到长汀蔡坊隐居,后迁到刘坑村。”刘坑村的开基历史在年以上;而湘湖村的刘氏宗亲从刘坑村迁入后再发脉,“迁到武平湘湖村后播衍的刘氏宗亲有2万多人口,从濯田镇刘坑村迁到广东潮州凫鸭湖播衍的刘氏裔孙有数万之众。”
上杭县太拨镇院田村,村民基本姓李,是李氏木德公的后裔。早在年,李火德胞兄李木德后裔四九郎公,由漳平回迁至院田村,成为木德公在客家地区的开基祖。历经多年,院田成为客家李氏的重要发祥地。
上杭县稔田镇官田村“宋瑞宗景炎二年(年),由原居宁化的刘氏始祖为避战乱南迁至此升基,最初将落脚处定名为老屋子。明洪武二年(年)更名为官田。由于盲田地势开阔,土地肥沃,风景宜人、不断有客家人迁居于此,”
永定区古竹乡大德村大多姓苏,开基祖为苏毅,号九三郎,“于元皇庆二年癸丑(年)随母代避难于古竹乡,遂在古竹开基,成为永定苏姓开基祖。至今已有多年历史。
永定区高头乡高北村居民大多姓江,开基历史有多年,“江氏祖先江百八郎于元代中期从上杭迁至高北开基,从此江姓人家在此繁衍生息。明嘉靖年间,江氏始建五云楼聚族而居,后因家族扩大,至明崇祯年间又建造承启楼。”
5.村落开基年以上武平县平川镇红东村,位于县城之北,又名北门坊。这里的居民大部分姓李,“北门坊李姓自元至正十二年(年)开基以来,已历多年。
永定区的村落开基相对较迟,因为这些居民大都从长汀、上杭沿着汀江迁来,基本上都在元朝末年或明朝初年。明万历年间,烟草传入永定,正在草创时期的永定村落,通过大力发展烟草种植,殷实的财富足以高起点规划建设。如永定区下洋镇中川村,“胡氏九世祖铁缘公约于年在中川村开基,至今有近年历史。
(二)龙岩直隶州属村落崛起
龙岩直隶州属的移民,大多从闽南漳州、泉州的村落溯九龙江北溪而上落籍开基。一些与汀州府属村落毗邻的村庄也可能从客家地区迁人,形成历史上移民的互动迁移。村落开基历史亦大多在—年之间。
龙岩县(今新罗区)万安镇梅村村,有个自然村叫梧宅村,这里的居民大都姓滕,“元朝初年,滕氏先祖宜百七郎从宁化石壁来到深山里开基,已有多年历史,如今繁衍到26代。明清两代,梧宅是龙岩县通往连城、清流、宁化的必经之地,滕氏族人利用深山毛竹资源发展纸坊,生产的毛边纸远销龙岩、漳州,积累了殷实的财富,发家后的滕氏宗亲沿着溪流两岸建造大量精美的木结构民居。”
龙岩县(今新罗区)万安镇竹贯村,人口最多时居住过陈、李、赖、黄、郭、廖、温、邓共九姓,现存温、邓两姓。据族谱记载,“温姓先祖于南宋末年由连城迁入竹贯”,“邓姓先祖于宋代由中原迁至福建永安,并于明初迁人竹贯。”随着人口发脉再往龙岩其他村落迁移。竹贯村的开基历史在年左右。
龙岩县(今新罗区)岩山镇玉宝村,“大部分村民都姓董,是明朝初年从龙岩的董邦村迁移过来的。开基祖是胜龙公,下传一房、二房、三房、四房、五房、六房,人口发脉快。”玉宝村的开基历史在年以上。
长汀县三洲镇三洲村唐朝初年距今多年
濯田镇同睦村唐朝末年距今多年
濯田镇水头村两宋之际距今多年
濯田镇刘坑村南宋末年距今多年
馆前镇坪埔村元末明初距今多年
红山乡苏竹村元代中期距今多年
漳平市赤水镇香察村唐代中期距今多年
连城县曲溪乡罗胜村宋建炎元年距今多年
朋口镇文坊村宋景炎二年距今多年
庙前镇芷溪村南宋末年距今多年
新罗区万安镇竹贯村南宋末年距今多年
万安镇梧宅村元朝初年距今多年
岩山镇玉宝村明朝初年距今多年
武平县湘店乡湘湖村元朝中期距今多年
平川镇红东村元至正年间距今多年
上杭县太拔镇院田村元朝初年距今多年
中都镇仙村村南宋末年距今多年
稔田镇官田村宋景炎二年距今多年
永定区下洋镇中川村明永乐年间距今多年
古竹乡大德村元皇庆二年距今多年
高头乡高北村元代中期距今多年
湖坑镇南江村明崇祯年间距今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