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最牛县长,有学问懂经济会打仗

2024/1/26 来源:不详

作者:王鼎杰东汉政权是由太行山以东的世家大族子弟建立的。这些人的后代天然享有巨大的资源和优势。很多人一生下来就有爵位,可以说,他们的人生起跑线,超过了很多人的人生终点线。争气的家族,就会像耿家那样,英雄辈出,产生耿恭、耿秉、耿夔等无数英雄豪杰。但是,不争气的世家大族更多。这些人喜文厌武,又因为定都在远离西北边疆的洛阳,所以对边疆事务远不如西汉的精英基层那样上心,动不动就想着向后退。好像只要战争没打到洛阳城外,就可以继续高枕无忧。正是在这种参天大树遍布全国的环境中,却在杂草堆里出了一个另类。这位另类姓虞名诩字升卿,出生在豫州武平县(今河南鹿邑)的一个最最草根的家庭。祖上出的最高级别官员,就是祖父虞经,曾经在当地做监狱的基层小吏。虞诩童年就失去了祖父、父亲和母亲,也始终没有遇到什么名师奇人,又摊上一个非常高寿的祖母,所以不仅要靠自学来成才,而且很早就承担起了赡养祖母的义务。但虞诩一边承担家务,一边自学,十二岁就精通《尚书》,成年后得到本县的推举,可以作为特殊人才出任基层公务员。但是,虞诩认为,祖母已经九十岁了,只习惯自己的照顾。于是谢绝了推荐,一直等到祖母去世,才开始出门工作。就这样,虞诩靠了自己的努力,从地方一直干到中央,成了太尉府的高级幕僚。因为班超的继任犯下严重失误,导致西域再度大乱。洛阳城内的公卿大臣们居然草率地决定放弃西域,闭玉门关自守。北匈奴趁虚而入,重新控制了西域,通过征发调度西域的人力物力资源,开始对河西走廊构成巨大威胁。同时,羌人势力也开始崛起,与北匈奴一起攻击大汉。在大草原上,新崛起的鲜卑帝国也联合南匈奴和乌桓的部分势力南下,猛烈攻击长城线。一时间,从北方到西南,汉陷入多线作战,全面告警的状态。屋漏偏逢连夜雨,此后的十余年内,天灾肆虐,蝗虫、洪水、地震、旱灾……一时俱来。民生凋敝,财政赤字。洛阳城中,战略收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主持军政事务的大将军邓骘情急之下,居然在永初四年(公元年)决定放弃包括河西走廊在内的整个凉州,在西部进行大规模战略收缩,集中兵力先解决北部边防压力。他将之比喻成,好比两件破衣服,牺牲一件去补另一件,至少还能保住一件完整的衣服。这个建议,居然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支持。此时,虞诩正在太尉李脩身边工作。他立即向李脩指出,此举绝不能采纳。因为一旦丢失了凉州,就只能以关中平原为边疆,到时候,列祖列宗的陵园都将成为战场。民间有谚语说,太行山以西盛产将才,太行山以东盛产相才。凉州人民的勇猛,远远超过其他地区。现在敌军只能在太行山以西流窜为害,甚至不敢在关中长期停留,实在是因为有凉州和凉州军民的牵制。而当地军民之所以在敌后坚持奋战,正因为他们是大汉的一部分。可是,如果放弃了凉州。凉州的人民的心就会彻底凉透。如果把这些人强行迁入中原,就会造成形成水土不服,何况很多人根本不想离开凉州。一旦匈奴、羌人可以动员凉州的财富和兵员,就会形成席卷之势,全力东进,中原将永无宁日。到时候,我们就算有孟贲、夏育这样的古代勇士做士兵,姜太公这样的智者做统帅,也难以抵抗。相关参与讨论的官员、专家居然认为,丢弃凉州是截掉一件衣服的袖子补上另一件衣服更关键部位的窟窿。我却担心,这是放任一个恶性疮口不断溃烂的开始。当然,在凉州长期孤军作战的过程中,凉州豪强集团如果发展过强,也不利于中央的管理。所以,现在迫在眉睫的问题不是放弃凉州,而且要强化对凉州豪强势力的拉拢和控制。可以周期性选拔这些当地豪强参与中央机构的工作,同时将主要地方官的孩子选来京城担任没有实权的荣誉性职务。这样既可以强化凉州人民与中原血浓于水的关系,又可以防范意外的发生。说穿了,弃西域已经是失招,现在又要弃凉州,下一步难道要把埋葬着列祖列宗的关中也弃掉吗?李脩听完之后,恍然大悟。迅速将这个意见带到最高讨论会议上。结果,这个方案得到全票通过。大将军邓骘也只好吃瘪。如果邓骘的心胸开阔一些,正可以趁机招揽虞诩,让他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邓骘恰恰心胸狭隘,觉得虞诩让他们难堪,一定要给这小子点颜色看看。恰在此时,朝歌地区送来了最新的治安汇报。数年前,这个地区曾经发生严重的叛乱,至今没有解决。数千名盗贼到处流窜,杀死地方官,祸害老百姓,州郡官员束手无策。邓骘眼前一亮,当即决定派虞诩做朝歌县的县长。消息传出,虞诩的亲朋好友们纷纷提前穿上开追悼会的服装,悲伤无比地前来送行。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是大将军的借刀杀人之计。数千强盗,几年都解决不了。州郡官员手中掌握着地方民兵,尚且束手无策。一个县长,一座残破的县城,又怎么能解决呢?也许,这就是永别。※东汉壁画上描绘的战乱可是,面对这一片哀伤的送行面孔,虞诩却不以为然,他说:“立志不应选容易实现的目标,做事情不应躲避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臣子的责任。如果不遇到盘根错节,如何区别究竟谁才是最锋利的工具呢?”(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说完之后,虞诩仰天大笑,出门登上马车,一路绝尘而去。留下一群愕然的送行者,不知道虞诩是真的胸有成竹,还是已经气得神经不正常了。虞诩抵达朝歌地区后,先到河内郡报道。太守马棱看到虞诩,也是吃了一惊:“您是著名学者,应该在中央谋划全国的大计,怎么现在反而到朝歌做县长呢?”难道你不知道朝歌遍地土匪,是治安最差的地方吗?虞诩当然知道,但他已经有了解决方案。在虞诩看来,朝歌地处古代韩国和魏国的交界之处,背靠太行山,面向黄河,距离敖仓不过百里的距离。敖仓,自秦统一之后,就一直是重要的战略储备粮基地。附近的青州和冀州今年因为灾害,出现数以万计的流民。如果朝歌的土匪有战略眼光,就应该迅速控制敖仓,招纳这些流离失所的农民,抢劫军火库,占领城池,这样就可以斩断大汉的右臂,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但是,或者是没有脑子,或者是没有远大的志向,这些人到现在为止,只不过是四处流窜,小打小闹,在山林里出没,根本不敢进入县城长期停留。这就说明,这些人并非巨奸大恶。只是因为生存压力,迫不得已才铤而走险。因为既没有人能制服他们,也没有人给他们指出重新做人的道路,所以才会数年无法解决。这个时候,如果用武力强压,反而逼他们困兽犹斗。所以,我要用谋略解决这个难题。希望郡里能给我足够的权限和宽大的政策。马棱给予了全力支持。虞诩到任后,首先宣布以优厚的条件招募壮士。所谓壮士的标准是:能攻抢打劫的是第一等,曾经伤人偷盗的是第二等,家里长辈去世期间还为非作歹的是第三等。县中的基层工作人员要率先推荐自己熟知的相关人士。结果,迅速召集了一百多人,几乎个个都背负着不可告人的过去。虞诩摆下丰盛的宴席,宣布赦免他们以往的罪状,并将他们培训成卧底,混进土匪队伍中,引诱盗贼进入官军的伏击圈,连续斩杀盗贼数百人。同时还让善于缝纫的贫穷之人混进对方的队伍,在盗贼的衣服上做出暗号。结果,盗贼的探子只要一进城就被抓。盗贼都认为虞诩有神明保佑,纷纷自动解散。对这些解散的盗贼,虞诩没有穷追猛打,而是包容他们,改善地方经济,严明法令,让解散后的盗贼重新成为正常百姓。一场持续数年的叛乱迅速得到平息。因为治理朝歌有功,虞诩从朝歌县长升为怀县县令。(在汉代,居民不满一万户的县的长官叫县长;超过一万户的县的长官叫县令。)就在虞诩得到升迁的同时,汉军在和羌军交战的过程中,连续受挫。此后的五年,羌军从陕西到甘肃又到四川盆地,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境。西部战区已经败到了溃烂的程度。元初二年(公元年),中郎将任尚率领羽林、缇骑、五营子弟三千五百人,驻防长安周边地区。可是,如何解决难题,任尚是心中一点数也没有。很幸运,虞诩主动赶来送行,其实是趁机提出作战建议。他说:“阁下频繁奉命讨伐叛军,西部三个州现在养兵二十余万,青壮年劳动力无法投入农业生产,困于军事任务,却毫无成效,开支反而越来越大,如果这次再不能解决问题,真是不能不让人担心阁下的前程。”任尚连忙询问对策。虞诩几句话就指出了问题所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兵法上说,弱的不攻击强的,地上跑的不追逐天上飞的。这是必然如此的态势。现在羌军都乘马,一天可以急行军数百里,来如疾风骤雨,去如离弦之箭。如果用步兵去追击,一定难以追上。我们长期用兵无功,就是因为养了太多步兵。为阁下考虑,不如削减各郡的步兵,转为让各郡按数额出钱,二十个步兵就可以换一匹战马,这样就可以丢掉沉重的铠甲,轻装行动,以一万名骑兵,打击分散在各地的数千人规模的敌军,充分利用有利地形进行围追堵截,完全可以逐个击破。敌人的路自然越走越窄。这样做,对阁下有好处,对事情的解决有帮助,大功就可以建立了。”※荥阳苌村东汉墓壁画上的轻骑兵任尚听完这个建议,大喜过望,迅速加以落实。因为采取了正确的战略,西部战局迅速扭转。得知这是虞诩的建议后,邓太后立即在嘉德殿亲自召见了这位深通兵法的县令,给予丰厚的赏赐,任命他为武都郡太守。武都是进出成都平原的边门。因为地理位置重要,此时已经沦为重灾区。数万羌军蜂拥进入武都境内,道路断绝,民生凋敝。所有人都视为畏途。更何况,中央财政吃紧,只能给虞诩派出千余人的兵力。但是,虞诩毫不畏惧的率军赶往了已经陷入敌后重围中的武都。羌军为了阻击虞诩,特地集中了数千人的精锐部队,在险要的陈仓、崤谷设下埋伏。虞诩却突然停止进军,上书要求增兵,并且表示,援军不到,就不前进。羌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放松了戒备,分散兵力去附近的村庄抢掠财物。虞诩抓住机会,突然冲过险要地带,以连续的急行军冲向目的地。沿途,虞诩命令每个士兵在扎营时要挖两个行军锅的灶台,第二天每人挖四个,第三天就要挖八个……羌人占领虞诩放弃的营地后,第一件事就是数灶台数,再推算汉军的兵数,结果发现汉军越来越多,羌人狐疑不定,更加不敢硬碰硬。虞诩就利用对方的犹豫胆怯,顺利进入了武都郡的首府下辨。抵达后,虽然对本地部队进行了动员,虞诩的兵力还是不到三千人。一万多羌军已经闻讯赶来,要彻底荡平下辨。虞诩先发制人,抢先赶到下辨西北的赤亭布防。赤亭是交通枢纽,而且面向大河。羌军一旦在这里受阻,就要列下背水阵。万一作战失利,就要在敌军的追击下渡河撤退。后果将不敢设想。这就像两个人面对面对峙。其中一个先拔出了刀,却没有料到对方后发先至,抢先半步占据了有利位置,反而把自己逼近了死角。但是,在连战连胜的形势下,羌军士气正盛,虽然明知道是个陷阱,还是一脚踏了进来。靠了数量优势,羌军围攻赤亭汉军数十天。虞诩命令军中只用小型弩弓射击,麻痹敌军。羌军错误计算了汉军的远程火力范围,大大咧咧地跑到汉军重型弩弓的射击圈内布阵,准备总攻。这个时候,虞诩突然下令重型弩全速射击。而且,虞诩事先就将每二十张弩编成一个小队,分配好了射击区。所以,汉军以猛烈且出其不意的箭雨打垮了羌军的冲锋。虞诩趁势反击,给敌军造成了重大杀伤。※收藏家珍藏的东汉重型弩的金属弩机第二天,虞诩命令部队从东门出城,再绕道北门进城,换上其他部队的服装旗帜再出城。如此反复,似乎源源不断地有援军抵达。羌人大为震惊,终于丧失了继续战斗的意志。虞诩发觉敌军即将撤退,又提前选出五百人的敢死队,在河流水浅的地方设下埋伏。等到羌军撤退时,突然前后夹击。羌军大乱,很多人被驱赶进深水区,再也没有走出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亭大捷。而虞诩不仅善于在战场上克敌制胜,更善于治理善后。虞诩步步为营,修筑了一百八十个营垒,控制所有交通枢纽,形成环环相扣之势。从此,羌军再不敢进犯武都郡。虞诩开始招揽流亡的农民来耕种荒芜的土地。由官府出资,帮助贫困户恢复生产。虞诩还发现,由于羌人拥有骑兵优势。所以,如果只是修路,我能用敌人也能用,而且用的更好。同时,通过陆路进行远程运输,成本也太高。所以,虞诩决定开通运河,进行水上运输。因为羌人不善于舟船,所以水路只有汉军可以用,敌人只能干瞪眼。这样,虞诩就可以立足新的交通线,开辟新的生产线、运输线,而且可以用水路包围陆路,绕开陆路,困住敌军,盘活自己。沿途失业贫民还可以参与运输,获得收入。仅此一项,就每年节约运输费四千多万钱。而且养活了沿线很多贫困居民。他稳定地方,招揽流民,恢复生产,同时对羌人恩威并用,逐渐形成了汉羌融合的新局面。虞诩刚到武都郡的时候,整个郡只有一万户人家,谷米一石一千钱,食盐一石八千钱。三年后,人口增加到四万多口,谷米价格降到一石八十钱,食盐价格降到四百钱。沸腾已久的西南战局终于有了好转的趋势。再加上名将梁慬在北部战线的奋战,班超儿子班勇的再次平定西域。一度似乎已经山穷水尽的东汉王朝,走过危机,再度雄霸东亚,成为中国历史上位数极少的“多难兴邦”的经典案例。战后,虞诩被提拔到中央任职,因为不畏惧权贵,坚持原则,多次遭遇牢狱之灾。《后汉书》说他“九见谴考,三遭刑罚,而刚正之性,终老不屈”。后世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称为南宋中兴四大名将,又将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是否个个名副其实,后人自可见仁见智。我觉得,虞诩不仅仅是东汉最牛县长,更足以和梁慬、班勇并称东汉的中兴三大名将甚至三大名臣。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这个判断?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71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