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林改第一县贫困户种养脱贫记中国

2024/8/18 来源:不详

救助贫困白癜风患者 http://hunan.ifeng.com/a/20170626/5773085_0.shtml
(中国减贫故事)“全国林改第一县”:贫困户种养脱贫记中新网福州8月27日电(郑江洛)“我家在年底实现了脱贫,随后,我以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形式,带动其余人共同发展。”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十方镇黎畲村村民肖俊钦在近期召开的福建省“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娓娓道来。武平县位于龙岩市西南部,为闽浙赣交界处,是原中央苏区县,被誉为“全国林改第一县”。年6月全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顺利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肖俊钦说,他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做过泥水工、进过工厂。但因读书少,又没技术,再加上自身残疾,每份工作都做不长久。在镇扶贫办的动员下,肖俊钦转产参加了“梁野白兔”养殖项目,他逐步了解掌握了一些养殖技术,再加上扶贫资金的扶持,他的兔场规模也不断扩大,后来还注册了“十方俊钦家庭农场”。年,肖俊钦的农场实现存栏种兔多只、肉兔多只,年出栏满月仔兔和肉兔0多只,当年就净挣5万多元(人民币,下同)。“年底,镇里实施激励性扶贫项目,让我以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形式,带动他们养殖梁野白兔。”肖俊钦说,我为多户贫困户发放种兔、兔笼、饲料等,并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和包回收服务。经过带动,镇里好些贫困户兔场都小有规模。据武平县武东镇袁下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范宜涛介绍,在实施激励性产业项目上,贫困户主要是参与种养业,武平县实施激励性扶贫项目个,参与贫困户户人。同时,武平县建立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共引导26家龙头企业、67家专业合作社和家家庭农场,帮扶带动户贫困户脱贫,户均年增收元以上。武平县远耕象洞鸡养殖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连桂兴说,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发展模式,创建象洞鸡生态养殖技术培训基地,免费为残疾人、党员、贫困户等提供象洞鸡养殖技术培训,公司辐射带动了周边余户农户发展象洞鸡养殖,其中贫困户90多户。王秀珍是一名返乡创业大学生,现任武平县优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因心中的大山情节,年她选择辞去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创业,投身百香果种植和销售,带动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为扶持发展百香果产业,武平县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在每个乡镇建立了种植基地,为贫困户统一搭好棚架、流转好土地、提供优质种苗。王秀珍创立的公司也采取“公司+农场+贫困户”模式,为多户贫困户提供百香果种植技能培训、技术指导、产品回收等帮扶。村民通过种植百香果,年和年人均增收达元以上。“在我们的带动下,多户农户(其中贫困户户)投身百香果种植,年和年人均增收元以上。”王秀珍说,农村天地广阔,大有可为,也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来到农村,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完)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74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