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Young山西丨闫武平24小时手机当
2023/5/31 来源:不详<人物简介
闫武平,34岁,医院心理咨询治疗中心主任,大同市新冠肺炎心理援助热线负责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
疫情期间,闫武平把自己的手机号作为免费心理援助热线,为大同市民、新冠肺炎患者和参与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大同支援湖北医务人员及家属,以及太原、北京、天津、广东等地的求助者开展心理疏导、心理建设和人文关怀工作。今年5月,荣获“山西青年五四奖章”。
人物寄语
用白衣天使的责任和担当,去守护群众的心理健康。
“虽然现在疫情形势好转了,可我仍然害怕,如果我在这么热的天气摘下来口罩,被感染了新冠肺炎怎么办?”8月6日晚上,已经下班回到家的闫武平接到一个求助,咨询者一开口就情绪低落。
这是闫武平今年以来的工作常态。作为医院心理咨询治疗中心主任和大同市新冠肺炎心理援助热线负责人,从疫情发生开始,闫武平把自己的私人手机号,作为24小时免费心理援助热线,为市民群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缓解焦虑情绪及心理压力。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公众的心理问题和咨询也从未停止,闫武平的手机始终保持24小时随时在线,为公众戴好一个又一个心理“口罩”。
▲工作中的闫武平24小时在线
私人电话成全市心理援助热线
1月24日,除夕,大同报告全市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当时,正在天镇老家陪父母过年的闫武平心里咯噔一下:“疫情来势汹汹,医务人员绝对是冲在最前面的排头兵。这个年,怕是过不好了!”阖家团圆的年夜饭桌上,闫武平默默做着心理建设——医院的工作准备。
闫武平的预感很快成为了现实。第二天大年初一,医院领导的“小闫,根据市里疫情防控组的统一安排,医院要开通一个免费心理援助热线,院里决定让你负责这个热线的接听工作。”没有丝毫犹豫,闫武平立刻接受了任务。1月26日一早,闫武平便从天镇老家赶回大同市区,重返工作岗位。
1月29日,“大同市新冠肺炎心理援助24小时热线”同步国务院客户端“心理热线”栏目正式开通。和常见的固定电话热线模式不同,大同市开通的心理援助热线号码,是闫武平的私人手机号。“面对未知的疫情,公众一定恐慌又紧张,如果公布一个私人手机号码作为援助热线,大家看到的第一情感反应是和固定办公电话不一样的,能给大家带来信任感和依靠感。”闫武平说,与平日普通的心理咨询不同,疫情属于突发事件,当事人处在紧急状态时原有的心理状态被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进入一种“失衡状态”,每一丝情绪都要被小心对待。
热线开通后,闫武平就开启了24小时办公模式,手机全天候在线,等待随时会拨打电话过来的求助者。
提供援助近例
累计服务近一万多分钟
特殊时期的心理咨询,隔着电波与屏幕,闫武平只能通过声音和文字与求助者共情。手机的另一端,可能是确诊患者、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也可能是支援湖北医疗队员和家属,还可能是心理压力过大的普通大众。
闫武平提供的第一例心理援助,是一位年轻妈妈。“她前一天去过的超市有疑似病例活动轨迹,所以非常焦虑和恐惧,因为害怕传染给2岁的孩子,甚至自责到有了轻生的念头。”面对求助者的焦虑,闫武平放弃了常用的心理干预方式“倾听”,而是选择“确信”,先了解求助者的真实情绪,又通过“澄清”的方式,帮助患者走出焦虑,最后通过一系列稳定化技术和共情沟通,缓解了对方的焦虑和恐慌情绪。
疫情中的心理咨询,有很大程度危机干预的色彩。因为疫情本身的快速性、传染性、严重性,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危机,内心的恐慌、心理不健康状态的躯体化情况很明显。而这种恐慌,对于确诊患者来说,来得尤为深刻。
大同市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心理干预,也是由闫武平负责。“当时患者有强烈的恐惧心理和反抗情绪,对治疗也不配合。”通过电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