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一起为这6位埋骨福建的烈士寻亲,帮

2023/10/20 来源:不详

福州日报

8月17日,是福州解放70周年纪念日。在闽侯县上街镇沙堤村夕烟山上,长眠着为解放福州、解放福建牺牲的80余位革命烈士。

闽侯沙堤村

“八一七”前夕,自发成立的夕烟山烈士陵园理事会的几位老人,希望通过本报,为6位遗存姓名地址信息的烈士寻找亲人,以告慰英灵。

为报“一饭之恩”

村民自发建烈士陵园

14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离城区约15公里的沙堤村,几位老人已在此等候。打过招呼后,他们领着记者前往位于村后的夕烟山烈士陵园。

夕烟山是一座小山头,山上树木葱郁、绿意盎然。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烈士陵园,显得庄严肃穆。陵园内有10座烈士墓和1座合葬墓,10座烈士墓上分别立有刻着姓名地址等信息的墓碑,合葬墓里则埋着数十具无从查找信息的烈士遗骸。

夕烟烈士陵园

陵园外,原福州军区副政委王直将军题写的“肃穆”二字格外醒目,一旁还建有陵园建设历程展示墙、烈士浮雕和陵园管理房。管理房的墙壁上悬挂着上百张相片,都是社会各界人士前来缅怀烈士的留影,既有福州大学、福建医科大学、沙堤小学等学校的学生,也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退役军人等。

牵头发起建设陵园的老人叫赵善庆,今年78岁。前几年,看到山上遗弃的墓碑和散落的烈士遗骸,老人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原来,解放初期,沙堤村医院二院四所,许多在解放福州、解放福建的战斗中负伤的解放军指战员在此进行康复治疗。当时,解放军伤病员和医护人员把省下来的饭团、锅巴送给年幼的赵善庆,让他接济全家度过了那段困难的日子。

解放福医院

“要不是他们,我们不知道能不能活到现在。”说起这些,赵善庆至今充满感激之情。为报“一饭之恩”,年,他与村里6位老人自发成立烈士陵园理事会,将烈士遗骸集中存放、遗留的墓碑集中竖立,并经过1年多的奔走筹集,在镇政府等有关部门支持下,建起了如今这座陵园(福州日报年6月5日曾作报道)。

年,陵园举行落成典礼(资料图)

时任医护班副班长的林有樵老人回忆说,在康复治疗过程中,一部分解放军指战员因持续战争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或无法康复而去世,被医院和当地群众就地掩埋在夕烟山上。

当年的合影(受访者提供)

“当时刚解放,部队还在持续剿匪和小规模战斗,全省各地的重伤员就集医院收治。对于去世的伤员,少数墓碑是石刻的,但大部分是木头墓碑,时间一久,就腐烂遗失了。”林有樵说。

“他们为了解放事业牺牲

我们都是他们的亲人”

陵园建成后,仅存的10块烈士墓碑被老人们重新用红色油漆描摹。理事会成员赵汝木通过字体风化的墓碑,惊奇地发现烈士中有自己同一个部队的战友和前辈。

“高华法烈士的墓碑上写着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一军九十二师二七五团二营四连战士,我曾在这个团当兵,我的老领导徐东林还当过二营副营长、二七五团副团长。”说起这些,赵汝木十分激动。随后,他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经常联系的全团官兵。

医院的合影上找到了自己

“这些烈士为了解放福州而负伤、牺牲,不管有没有找到他们的亲属,我们都是他们的亲人。”这些年,每到清明、“八一”和全国烈士纪念日(9月30日)等日子,战友们都会自发来悼念高华法和其他烈士。曾在该团服役的福建省军区原司令员陈明端等领导,也多次前来参加悼念活动。

听说记者前来采访,徐东林当天也特意赶到现场。他说,团队战友为赵善庆的感恩之心和这群朴实老人的壮举所感动,为战友们对高华法等烈士的这份情感所感染,“福州解放70年了,我们不能忘了初心,不能忘记这些牺牲的烈士们”。

据了解,自年陵园建成以来,经本报等众多媒体的报道,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专程前来瞻仰、悼念长眠于此的烈士们。陵园前10余平方米的空地显得捉襟见肘,无法满足更多悼念活动的开展。老人们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希望扩建陵园广场。“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烈士们为解放福州、解放福建作出的贡献,传承弘扬他们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我们多次向县里申报,希望把这里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赵善庆说。

年9月30日全国烈士纪念日,学子们祭奠烈士

老人们希望找到6位烈士亲属

以告慰英灵

赵善庆表示,陵园内的80多位烈士,目前仅10人的墓碑尚存。年至年,经过本报持续报道,引起中央电视台和全国多家媒体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64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